2016年,江苏省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制造装备升级”“互联网化提升”两大提升计划,突出需求导向,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突出开展政策、融资、政务、双创、培训、“互联网+”等重点服务,有力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929亿元、利润总额6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9%,增速分别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2个和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9%,高于上年同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加强服务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省、市、县(区)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网络建设。支持各级服务中心切实加强资源整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技术、融资、培训、市场、法律等八大类服务。2016年,全省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开展专项服务活动900多场次,服务企业超20万家。二是着力培育一批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省级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05家,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8家,一批骨干服务机构已成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三是着力构建1+60+X为特征的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1个全省枢纽平台、31个市县综合窗口平台和29家产业集群区窗口平台,基本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整合服务机构1800多家,累计提供各类服务项目3300多个,开展服务活动2300余场,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24万家。四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建设。在全省建立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联盟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市县加强服务联盟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省80%设区市、60%县(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如,盐城市精选了全市257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和100余名专家,为全市138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结对企业提供法律、财务、金融、担保、人才、用工、现代物流等多领域的服务。联盟成立了14个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开展“金融超市镇村行”“服务联盟园区行”等活动,仅金融授信签约就达50多亿元;各专业委员会还分别举办企业辅导培训班180多场次,面对面解读政策,点对点诊断辅导,与企业互动,培训近万人。
二、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着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设立省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省政府出台多项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从信贷支持、融资成本、融资渠道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省经信委、财政厅、金融办和银监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试点工作的通知》,由省经信委牵头、省再担保公司具体负责实施,遴选出30家左右优质担保机构参与,初期合作规模达16.5亿元。融资项目如出现贷款逾期、担保代偿等情况,省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承担20%,项目所在地本级财政、合作银行分别承担不低于10%,融资担保机构承担不高于60%。截至2016年底,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035亿元,同比增长12.6%;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84.1万户。二是开展“苏微贷”业务。省财政与省农业银行在全省开展“苏微贷”业务,通过省市财政共建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农行10倍放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因“苏微贷”适用范围广、准入门槛低、流程便捷、担保方式灵活和费率低,业务规模持续快速扩大。2016年,全省“苏微贷”资金池规模为3.7亿元,共向396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7亿元。三是创新转贷应急资金缓解中小企业续贷难题。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中小企业转贷平台50余家。例如,无锡市规定“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统筹安排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转贷提供短期资金服务”,目前市本级设立转贷应急资金池1.5亿元,与13家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搭建网上金融平台,累计为3500家中小企业办理了5500笔以上转贷应急资金业务,使用转贷应急资金320亿元,续贷总金额达350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4.5亿元。其中,97%的放款当天收回,2%的放款次日收回,1%的放款在10天内收回,未发生一笔坏账。
三、加强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政务大厅。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政务大厅,截至2016年底,无锡、镇江、宿迁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进入市政府行政大厅。例如,镇江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启用专线965808、专网965808.gov.cn、开设专门邮箱zj965808@qq.com,实现了菜单服务“一口清”、诉求渠道“一键通”、帮办服务“一体化”、部门联动“一盘棋”,使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截至2016年底,平台访问量已突破10万次,注册企业5000余家,发布涉企政策信息2300余条,累计受理办结企业诉求近800件,企业诉求办结率100%、满意率98%。二是深入产业园区服务企业。南京、常州、南通、淮安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入产业园区,服务更接“地气”。例如,苏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政府及社会服务资源,为工业园区4万多家中小企业(其中8000家科技企业)提供173项业务的“一站式”服务;2016年共办理授权业务1.9万余项,入驻窗口业务3.2万余项,下拨各级政策扶持资金约6亿元;承担园区领军创投基金(2.4亿元)、创投引导基金(6亿元)、产业基金(5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1.2亿元)、科技小贷(1.5亿元)等政策性科技金融业务;积累了涵盖企业基础、财务、人员、科技项目、融资、负面记录等18万条信息的数据中心,健全9200余家企业(机构)成长档案;开发大数据应用,在搭建信用服务平台,推动信用产品在债权融资、政府政策实施中运用的同时,为园区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提供全面、可靠、客观的数据服务,推动园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三是探索小微企业信息化券试点工作。省经信委研究制定了《省市合作开展小微企业信息化券试点工作方案》,先后在南京、昆山、无锡、常州四市开展了小微企业信息化券试点工作,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的思路,选定了40家信息化服务商和120款产品,制定了“服务项目清单”,列明产品功能和优惠价格。通过政府向小微企业发放信息化券,企业凭券向信息化平台购买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平台凭券向政府兑换财政补助,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券管理平台”,对信息化券的发放、使用、绩效评价等进行全程监控。据统计,2015—2016年,江苏省共投入财政资金180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达3095家,96.8%的企业反映信息化券对企业信息化帮助非常大。
四、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构建“双创”支撑平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一是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出台《江苏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全省培育了22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提供5500多万平方米创业场所,吸纳2.6万家小微企业进驻,解决90多万人就业;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8家。二是举办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举办“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发掘了一批具有创新机会与成长价值的创业项目和具有企业家精神与未来领袖潜质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2016年的大赛得到了省人才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省内外40余家创投机构参与,4名参赛选手被评为“2016年度江苏省双创人才”。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300个,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50家。同时,建立了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产品生产企业库,已有近2000家企业入库。